仅只有未实名的,新媒易不收取任何费用,公益非盈利机构
24小时服务热线: 4000-163-302
请扫码咨询

新闻动态

NEWS CENTER

规模大价格低的玩法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,投资人和创业者们希望通过砸钱的方式先低价获客,扩大规模,然后降低成本

2023-07-06

我又一次提出这种“匪夷所思”的判断。(无数次事后证明,每次提出这种判断,结果都是正确的,不信等等看)

上个月,和消费类媒体的几位主编朋友聚会,问他们:在忙着采访什么项目?答:消费降级的一系列。比如临期食品折扣店、比如更低价的咖啡……原因是经济下行大家手里都没钱了,这类项目骤然增多,说完两手一摊,一脸无奈。

2016年开始,“消费升级”大旗呼呼啦啦迎风招展,才7年,就要全面“消费降级”了?当“大环境不好”成为每个人的口头禅的时候,往下“出溜”似乎成为了必然的答案。“人们手里没钱了,所以我们要卖更便宜的东西”,听起来是一个顺畅的逻辑,事实的全部真相就是如此吗?

我不这么看。

越是这种时候,搞高端品牌有可能越有机会。

先说俩事:

第一个:有朋友统计了疫情至今餐饮企业受影响的情况,发现平均客单价80-100元以下的餐饮品牌和平均客单价200元以上的品牌是受到影响最小的。相比之下,那些100-200元的中端品牌,受损最为惨烈。这个现象其实也容易解释:原本100-200元的中产,一部分受到冲击消费更加保守,自觉开始接受“性价比”产品。另一部分收入不仅不受影响反而持续增加,也或者开始更注重品质消费,和本来就消费高端品牌的人融在了一起。

第二个:2021年5月24日,路易威登集团的CEO贝尔纳·阿尔诺取代贝佐斯成为了世界首富。2022年上半年,LVMH 旗下所有产品:酒、珠宝、首饰、皮具、名表 ,通通实现了收入双位数的增长,LV、Dior、Fendi 等品牌的利润率创下了新高。

这是两个挺有意思的现象,你先慢慢品着,我们不说现象,说说观点、逻辑和可能性。

01 如今做【低端品牌】才是真正的“高门槛”

【低端品牌】在这里指的是利润极低的大众生意,品牌响,利润低,质量一般,渠道多,规模大的那种。以往人们会有个思维惯性,觉得做【低端】相比较更容易。不管是从生产、创新、定价,渠道等各个方面来看,似乎【低端】品牌的自由度更大,入门门槛更低。是的。曾经是。

在商品完全不饱和的年代,是这样的。商品供给少,市场需求大(改革开放到2008年之前),那个时候别说低端品牌了,就算是没品牌,货都可以照样卖。因为人们的需求第一次被这么多商品满足。“种类繁多”是大家对商品最核心的需求。

互联网电商的出现,把这个进程又一次加剧(2003年SARS到2023年)这20年,大家借助电商开了眼界,从“没有买不到的东西”到如今“直播间可以低价抢”,电商俨然已经变成“又全又省事还便宜”的代名词。不管什么东西想上电商平台,先问价格有没有优势。几乎所有品牌方还能有利润的品牌,都是把电商当作了一个“广告和营销”平台。真正把电商当作主力售卖平台的,要么没有利润,要么就是白牌厂家和大众大品牌。

所以,想做高性价比的【低端品牌】,只有两条路,一条是处理和平台的附属关系或者自身就成为平台(名创优品、东方甄选等)。第二条路就是属于白牌厂家和传统大众品牌(君乐宝等)的了。

规模大价格低的玩法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,投资人和创业者们希望通过砸钱的方式先低价获客,扩大规模,然后降低成本。结果往往规模还没稳住,就销量大幅下滑(靠营销动作冲量很难稳住规模),成本变得更难控制。这个过程中,反而品牌先躺平的白牌厂家成为唯一有收益的。

相关推荐